德城电大:“互联网+”时代的基层电大信息化建设探究
信息来源: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发布日期:2015-07-01浏览次数:字号:[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感谢省校给我提供的这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首先介绍一下学校情况:

德城电大始建于1983年,经过30多年的努力,学校已经从一个教职工十几人、在校生200余人的县级电大,发展成为教职工146人,各级各类在校生8800余人,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短期培训、实训基地(生态农场)于一体的综合教育集团,形成了“开放式办学,多元化发展”的办学特色。

这已经是德城电大直管的第五年了,在省校和兄弟单位大力支持与帮助下,我校开放教育发生了可喜变化,生源逐年攀升、管理步入正轨,师生面貌焕然一新,“电大街”日益响亮,开放教育由我校成人教育的弱项成长为学校独立而重要的事业发展支柱,呈现出蓬勃的增长态势。在此和大家分享德城电大信息化建设的初步尝试和探索,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一、    迎接挑战、拥抱变化——“互联网+”时代的背景和要求

当今时代,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呼啸而来,信息化正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教育行业的发展,信息技术掀起的教育变革的浪潮,瞬间发生、扑面而来。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一五”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作为教育与互联网的结合体——开放教育,与生俱来的具备混搭、跨界、开放的天然优势,在当前的互联网浪潮下,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和力度成为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2013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挂牌,这所以开放为特征的大学,强调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强调没有围墙、超越时空限制、时时能学、处处可学,在我们整个电大系统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办学体制和机制、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教育信息化,成为国开追求的第一目标,信息化建设成为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同时,我们的学员也发生了根本改变,网络就是他们的生活,网络就是他们的世界,通过互联网获取他们想要的知识已是习惯,面对这些“数字住民”,如何实现让他们便捷、快速的学习,更好地满足学员多样性、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让学员充分体验学习带来的那份成就、快乐与惊喜,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信息化建设也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我们一定要清楚地看到这些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转变观念和思想,特别是基层电大,直接服务于学员,只有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才能够推动开放教育工作健康、可持续、长远地发展。

二、    与时俱进、乘势而上——“互联网+”时代的尝试和探索

(一)      充分利用省校网站群进行信息化建设

1、树立德城电大品牌形象

学校建设是一个品牌建设的过程,而网站建设能直接体现学校风貌,每一篇鲜活生动的新闻报道,每一个招生栏目下的热门专业推荐、每一个教学、教务通知,都是学校工作的痕迹,直接反映了学校的工作进展情况、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学校的办学成果等等。我校充分利用省校网站群,及时上传新闻报道、通知通报、活动图片,累计上传四十余篇,使学校工作得到及时、全面的呈现,让全省系统同仁、电大学员全方位的认识了解德城电大。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注意做到:每一篇新闻报道,既要接地气,又要展现德城电大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网站对外宣传的窗口作用,向系统师生、州城人民递交一张亮丽的名片。首先题目力求新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像“基地思维碰撞 工作推陈出新”、“别样的教师节 别样的风情”、“ 德城电大为建设德州教育名城助力腾飞  添砖加瓦”,再就是内容要翔实、生动、图文并茂,措辞严谨,逻辑性强,弘扬社会正能量,树立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电大形象。

2、构建德城电大校园文化

学员活动是学校网站报道的一个亮点,丰富多彩的学员活动极大地展现了德城电大的师生风貌,打破了师生之间远程交流的局限性,搭建起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

开放教育学员为在职成人,师生分离、工学矛盾等因素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缺少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造成情感淡化、人际关系疏远。如何消除学员的孤独感,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乃至自豪感,除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以热情的态度有意识的传递外,学校必须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充分运用网络的优势,用活动凝聚人心、用文化引领发展、用服务构筑载体,打造特色鲜明的电大文化,把学校建设成学生学习生活的精神家园。我校成立了校学生会,引领组织系列学员活动,让学员感受到德城电大不只是一个学历晋升的教育机构,更是丰富人生阅历、积累人脉资源、感受人文精神的一个乐园。我们将这些活动的内容和图片及时上传到省校网站群,线下活动线上报道紧密结合,提高了社会和学员的认知度、认可度,增加了学员粘性,构建起特色鲜明的德城电大校园文化。

3、师生实现学习交流功能的首页

开学典礼是学员进入电大学习的第一课,导学培训环节中我们首要推荐给学员的就是省校的网站群,每位学员要先登录省校网站群,再进入中央电大、省校学习网站的快速通道,实现学习功能。除此以外,学员可以及时了解学校的最新动态,关注学校的发展。由于信息量大、更新及时,学员对网站的点击率越来越高,师生之间通过网站这个平台形成了相互了解、相互促进、相互督促的良性循环。

学校网站的每个版块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以便及时更新信息,而且所有老师都将网站设为工作的首页,每天到达办公室开始工作之前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打开网站浏览相关信息。老师们通过这种工作习惯能够及时了解省校下达的各项通知,并认真领会上级的各项工作指示及其会议精神,并认真付诸实施。老师们通过网站还能了解到省校其他兄弟院校的工作亮点与动态,并学习他们好的经验做法,从而推动工作稳步前进,避免走弯路。常言道“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通过网站传递信息的功能,兄弟院校可以相互借鉴学习,从而解放思想,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

(二)探讨多种途径进行信息化建设

为了更好地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学校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现已添加了2000余人,及时推送学校的各项通知与活动信息,年发帖量200余篇,让学员与社会各界人士都能了解到我们学校的发展动态。我们发布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毕业生联谊会与校学生会成立报道得到了中央电大微博的关注与转发。此外,我们申请成为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分中心,师生可以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补充课内与课外知识,提升专业能力与人文素养。为了进一步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我校在省校的支持下正在建设“云教室”。“云教室”建成以后将对教师、学员和社区居民开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全国一堂课”、“互动新途径”,构建起数字化学习新环境,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更好地开展社区教育,创建社区教育共同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    砥砺前行、任重道远——“互联网+”时代的问题和思考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必然,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只是初步的尝试和探索,还存在设施落后、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高等困难和问题,如何更充分有效的利用省校网站群,开发功能更加强大的智能化信息平台,实现立体交互功能, 提高师生网上互动的参与积极性,更方便、快捷的教与学,这需要我们尽快的研究和实现。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翻转课堂、可汗学院、MOOC、微课、移动学习、APP成为当今教育的热点,这是一个充满美好遐想与机遇的时代,同样是一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时代,德城电大作为基层一线的教学点,更应该潜下心来,一点一滴地研究,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让我们迎接挑战、拥抱变化、与时俱进、乘势而上、携手共进、共筑未来,演绎更加精彩的明天!

谢谢!

【打印本页】【返回顶部】【关闭窗口】
· “山东开放大学名师工作室”专题网站正式上线启... (24-07-18)
· 山东开放大学校务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 (24-07-17)
· 民盟山东省委会副主委王睿一行莅临我校考察交流 (24-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