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自2012年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以来,已累计招生2161人,2015年首届“一村一”毕业生1157 人,为东营市农民素质提升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东营电大的办学已全面覆盖东营市乡镇、街道、社区和60%的村庄,办学质量和效果广受好评,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以东营市创建新型农民学校为契机,做好招生宣传组织工作
(一)积极寻求政府支持,一村一教育纳入新型农民培养计划。
2012年5月,东营市启动创建新型农民学校工作,我校以此为契机,积极与市委组织部对接,主动承担东营市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任务,制定了《服务全市新型农民教育培训行动计划》,成立了领导小组,大力宣传电大开放教育的学习形式、学习资源、教学组织、学习费用等办学优势,在学历教育招标答辩中脱颖而出,被确定为承担全市新型农民学校大专以上学历教育的唯一一所学校。
(二)畅通招生宣传渠道,搭建市县乡镇三级招生宣传平台。
针对农民生产生活特点,建立了以市新型农民学校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县区组织,乡镇落实的三级招生宣传平台。市新型农民学校领导小组负责招生政策落实、方案制定、县区目标任务考核,县区负责宣传组织和乡镇目标任务考核,乡镇落实招生宣传到村到人,学校负责招生专业设置、新生注册与教学组织管理,分工负责,责任明确,各负其责,保证了一村一招生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全面落实招生政策,确保一村一招生稳步发展
我校一村一招生纳入东营市新型农民培养计划的同时,享受市新型农民学校学员待遇,一村一学员学费纳入政府财政年度预算,学员毕业时可凭东营电大学习证明、毕业证和学费发票统一报销。目前,2015届一村一毕业生学费已全额打入县区新型农民学校账户,招生政策的落实,将极大的保障招生的良性循环和稳步发展。
科学核算办学成本,主动减轻学员负担。在招生过程中,我校认真核算办学成本收益,本着以社会效益为主、让利于农民群众的原则,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当降低学费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员经济负担,提高了学员入学的积极性。
二、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着力构建一村一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结合农民生产实际,合理设置专业。在认真分析调研全市农业产业发展的布局和特点,结合农村、农民实际的基础上,总结三年来一村一办学经验,我校果断调整招生,由最初的7个专业调整为3个专业,新增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增加了专业的针对性,提高了学员学习积极性。
(二)多方联动,打造“1+X”互助学习圈
我校依托县区、乡镇新型农民学校,构建了“1+X”互助学习圈这种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教学平台多方联动,在每个乡镇确定一名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实行统一绩效考核管理,形成以专职教学管理人员为核心、辅助学员学习的“1+X”互助学习圈。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参与学员的网上课程注册、课下学业辅导、作业形成考核、复习考试组织等教学管理工作,同时负责班级日常管理。专职教学管理人员不仅要成为学员学习的“指导员”,还要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引导员”,更要成为班级管理的“司令员”。
(二)深化课程改革,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在确保完成专业教学任务的同时,我校按照“群众需求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完善,创新教学实践活动,研究改进学历教育工作的措施办法,实现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增强学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员能够学以致用,解决了“教非所学、学非所用”问题。
(三)强化技能训练,创新“学历+技能”的教育培训模式
我校从农村党员干部实际出发,分专业制定了科学严密的教学计划,突出实践环节的教学,按照培训对象需求和培训内容特点,打破集中办班的传统培训模式,采取现场指导、视频培训、互动教学等形式,提高教育培训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探索“分段式”“学历+技能”的教育培训模式,产前分析市场前景、培训生产技能,产中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支撑,产后帮助拓宽市场、传授营销知识,为农民群众提供“一条龙”培训服务。
三、规范教学管理,不断提高一村一教育教学质量
(一)完善教育工作体系,确保一村一教学有序运行
我校依托新型农民学校县区校务委员会,在每个县区设立了教学考试中心,每个乡镇设立了以教学班为单位的教学辅导点,搭建起了以承办院校为龙头,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有机融合的教学管理平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历教育工作体系,为新农校大专以上学历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保障了教学的有序运行。真正实现了送教上门,把教室放在老百姓家门口,把课堂安排到田间地头,充分利用农闲时间或者晚上,组织学员上课,方便了学员就近就便参加学习,为农村党员干部参加学历教育提供了极大便利。
(二)优化师资队伍,确保一村一强化教学效果
我校研究制定了“一村一”教师管理考核办法,建立了“一村一”教学师资库,出台了“一村一”授课教师补助政策,组织开展优秀教师、优秀课程评选等活动,调动教师授课热情,解决了教师下基层难、难下基层的问题。健全完善师资库动态调整机制,充实和引进了知名专家学者和“乡土人才”担任专兼教师,举办师资库教师培训班,提高为农民授课的能力。
(三)坚持依法治考,维护电大良好办学声誉
考试严格、考试认真、依法治考、依法治教是电大的优良传统,为维护好电大良好办学声誉,保证考试工作规范有序,我校在市委组织部的领导和市新型农民学校学历教育领导小组的业务指导下,从制定考试工作实施方案入手,积极寻求市县区组织部门的支持,统筹东营电大、县区新型农民学校校务委员会、设置临时考点学校共同负责实施本次考试工作,形成了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考试期间,各县区组织部分管部长亲自担任考点主考,我校派出多名业务熟练、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老师到各县区考点进行业务指导;各县区校务委员会派出专人负责考场设置、考试巡视、组织学员应考;考场所在学校提供场地,安排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教师担任监考工作,维护考场秩序,坚持依法治考,在历次的考试中未发生一起违规违纪事件,考试组织工作得到了省电大、市委组织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自2012年以来,我校“一村一”招生工作取得了一定突破,招生数量实现了较大增长。但与兄弟地市相比我们的工作才刚刚起步,整体水平还不高。在今后的工作中,东营电大将在省电大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市兄弟电大工作经验,创新思路,更新观念,不断拓展招生工作领域,加大招生工作力度,促进开放教育各项工作上水平、大发展,为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